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近年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为群众带来便捷医疗服务,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规划》的出台,旨在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积蓄强大势能
“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实施《“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实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专章部署“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入中医药各领域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二是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中医药行业重点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初步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近1.62万家中医馆接入,部署9个行业系统,基本建成局直属管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3.23。
三是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就医诊疗、结算支付等10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逐年提升、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逐步缩短,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发展;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撑;2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信息相关学院、开办中医药信息专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94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对事业发展的参与度显著提高;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及防护能力进一步强化。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信息化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
支持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建设
《规划》共分为4个部分,提出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等四项主要任务,并从5个方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在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方面,《规划》指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助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等各项工作,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形成多方共建的网络安全防线。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发挥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标准应用推广培训、实施咨询服务,强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应用。
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方面,《规划》要求,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医疗业务协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精准决策。推动各地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支持力度,建设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推进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及试点应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10项服务30条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落实,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加强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力度。
在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方面,《规划》要求,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应用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快建设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过程可控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制定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等。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建设信息系统,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初步建成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资源库。
在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方面,《规划》指出,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中医设备研发及应用。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组织实施机制,通过系列举措,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深化便民惠民、加强数据资源治理及创新应用,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本页面内容由中部(郑州)医院建设展览会转载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